圖書板塊圖書分類品牌系列獲獎圖書圖書專題新書上架編輯推薦作者團隊
黃河十四走——黃河民藝考察記(上、中、下) 楊先讓 楊陽 著
4年,14次带领队伍走进黄河流域,足迹遍布8省区,汇集近千张图片,整理出20多万字的文本,一心搜集失落的民艺,只为追寻中华文明的根。
ISBN: 9787559808509

出版時間:2018-06-01

定  價:298.00

責  編:陈子锋 贾宁宁
所屬板塊: 文学出版

圖書分類: 民间艺术

讀者對象: 大众

上架建議: 民间艺术
裝幀: 函盒

開本: 8

字數: 466 (千字)

頁數: 872
圖書簡介

民間藝術是一個龐大的造型世界,實實在在與廣大平民共存了數千年,并自始至終沿著自己的規律去進行創造,發展成一深厚而豐富的藝術體系。正是這些典籍不載、正史不論的民間藝術,在很大范圍內支撐著一個民族的元氣和凝聚力。

自1986年至1989年,楊先讓作為中央美術學院民間美術系的組建者之一,率領考察隊14次深入黃河流域,考察當地的民間藝術種類、藝術風格、民間藝人、節慶習俗等,足跡遍及青海、甘肅、寧夏、陜西、山西、河南、河北、山東8?。▍^)。在走訪中,考察隊積累了近千張圖片資料,并整理出二十多萬字的文本,匯集成《黃河十四走》一書。書中不僅詳述了諸如安塞腰鼓、漢畫像石、木版年畫、剪紙、農民畫、石刻、泥(面)塑等民間技藝,還分析了其藝術風格、反映的民俗風貌、折射的文化內涵等,并記錄下當時優秀的民間藝人(如劉蘭英剪紙、蘇蘭花剪紙、潘京樂皮影等),為黃河流域的民間藝術留下了珍貴的圖文資料。

《黃河十四走》以真切的文字和鮮活生動的圖片,記錄下80年代黃河流域的民間藝術,讓古老的民藝得以傳唱至今……

作者簡介

他創建了中國第一個民間美術系,他是中央美術學院教授,他是徐悲鴻的學生、徐冰的老師,他是80年代考察黃河流域民間藝術的第一人——楊先讓。

楊先讓,1930年生于山東牟平養馬島,1939年隨家人遷居朝鮮,1944年回國求學,1952年畢業于中央美術學院繪畫系。曾任人民美術出版社編輯和創作員,文化部研究室研究員,文化部職稱評定委員會委員,中國美術家協會版畫藝術委員會副主任,中國民間美術學會副會長,中央美術學院民間美術系主任、教授。

曾獲美國休斯敦大學亞洲藝術部文化獎、全美華人教育基金會終身藝術成就獎、中國文聯第 11 屆造型表演藝術成就獎等國內外大獎,作品被大英博物館、中國美術館等機構和個人收藏。曾出版著作《楊先讓文集》《徐悲鴻》《中國鄉土藝術》《與木刻刀結緣50年:我的木刻版畫創作歷程》《海外漫紀》《藝苑隨筆》等。

楊陽,1957年生,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副教授,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民間美術學會會員。

圖書目錄

作者序——因緣與選擇

黃河十四走地圖

黃河十四走進程表

第一章 黃河考察前奏曲

第一走(陜西)

安塞腰鼓

米脂轉九曲

陜北漢畫像石與剪紙

安塞炕圍畫

洛川蹩鼓

第二走(陜西)

獸面掛臉和坐虎

鳳翔木版年畫

寶雞布制品鸮

社火臉譜

第三走(河南、山東)

淮陽泥泥狗

淮陽廟會上虎形民藝品

高密撲灰年畫

膠東剪紙

青花魚盤

山東面花

第二章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第四走(山西、陜西、河南、山東)

喜慶窗花和繡花鞋樣

山西皮影

河北灤縣皮影

喪事與民間美術

百日被面

山西布虎

婚喪的枕頂刺繡

芮城布制品

華縣面花與風俗

華縣皮影

華縣蹩鼓

華陰布制蛙

樊亞民的剪紙

繡鞋墊

茖鞏縣宋陵石刻

第三章 山一程·水一程

第五走(山西、陜西)

府谷面花

府谷石獅子

替身娃荷包

民間瓦當

拴娃石

綏德義合鎮東岳廟壁畫

面花燕燕

瓜子娃娃

陜北布制魚

劉蘭英剪紙

坐生娃喜花

石窟浮雕

安塞農民畫

安塞曹佃祥的剪紙

虎頭童帽

布老虎

澄城的民瓷

引魂雞、送魂馬

拴馬樁

新絳新婚盆蓋刺繡

箱底畫

秦王點兵

福勝寺雕塑

葫蘆廟力士

第六走(河北)

張樹梅剪紙

第七走(河北)

北京和內丘的神馬

內丘石獅子

第八走(河北)

染色刻紙

第九走(山西、河南)

民間瓷繪

河南玩具

第四章 望洋興嘆

第十走(甘肅、陜西、山西)

慶陽禮饃

枕頂繡片

魚枕、蛙枕、針扎

布龜

香包和荷包

肚兜

吞口

木偶頭

甘肅皮影

庫淑蘭剪紙藝術

小石獅

玻璃畫

蘇蘭花的剪紙

白胎寺木魚

新絳關帝廟龍柱

稷益廟壁畫

面羊禮饃

定襄面花

定襄帽片刺繡

河曲東岳殿壁畫

第五章 恍兮惚兮頓悟理

第十一走(寧夏、甘肅、青海)

陵墓柱基石

賀蘭山巖畫

回族民藝品

一百零八塔

寧夏陶瓷繪畫

獸面瓦

土族民藝品

青海皮影

藏族民藝品

彩陶藝術

蘭州布虎

第十二走(陜西)

第六章 尾聲在山東之外

第十三走(山東)

山東濰坊年畫

紙牌

大汶口彩陶

嘉祥民間石刻

嘉祥花包袱

虎頭鞋及瓜帽

山東泥叫虎

山東漢畫像石

郯城木玩具

第十四走(河南;韓國仁川等)

石獅、石猴

朱仙鎮年畫

朝鮮半島民藝

第七章 驀回首,它在燈火闌珊處

黃河十四走圖錄

附錄一

附錄二

序言/前言/后記

黃河流域,是中華民族文化的搖籃。在這一帶廣闊鄉野,積淀了豐富而源遠流長的民俗文化。生活于封閉、偏僻農村里的婦女,經過一代又一代母女傳承,保留了許多古老的民俗技藝。有時,一件民藝作品居然會呈現出中華文明初期的圖像符號,令今日的學者專家觀之不禁大感驚奇。他們稱此為民族『母體文化』所保存下來的珍貴『活化石』。

就以下面這兩幅攝自陜西華縣(今渭南市華州區)農村的照片為例,可以看到老百姓生命禮俗活動中,鄉民相互贈送既是食品又屬吉祥驅邪物的『禮饃』——面花。第一幅照片中面花被放在騾車上的大籮筐里,是外婆親手為小外孫滿百日的慶典而做的。再加上贈送小兒的百日被面、衣、帽等禮品,便由舅媽、表兄弟歡歡喜喜地趕著車子送禮去了……

翻頁第二幅照片里,娶媳婦人家收到新娘的姥姥家送來兩人合抱的大面花。仔細看面花奇特的造型——雙虎頭、龍身、魚尾——它可不是哪家老大娘『靈感來了』的即興創作,而是經過『母體文化』世代傳承,這神秘的造型可能包藏了史前各圖騰民族遷移、沖突和融合的真實歷史;而面花上的虎面造型,更可以與商周古器物中的虎形,甚至與五千年前良渚文化中的虎圖騰進行比較研究,其中或藏有一脈相承的血緣關系。

面花只是民俗事物中的一項例子,說明了民俗文化的重要性。在這里,多種民俗藝術歷經千百年傳承,至今猶鮮活存在于日常生活中。它們就像五彩繽紛的寶石,散布在古老大地上,熠熠生光。然而,有誰是識寶、愛寶,甚至把這些珍寶慎重地拾掇、串結起來的人呢?

今天,殘存的古老民俗正面臨前所未有劇烈的文化轉型危機?,F代化工商狂潮以決堤之勢,席卷中原大地。我們擔心:對于這些積淀數千年的民俗『活化石』,若不能及早、盡快、大量進行調查、記錄和保存,三五年后,許多珍貴的民俗事物或都將永遠由鄉野中消失無蹤。

一九八八年,《漢聲》雜志編輯赴大陸進行民俗調查,結識了中央美術學院民間美術系系主任楊先讓。說起這世上獨一無二的『民間美術系』,便是由他創辦的。初見面,楊先讓便滿懷熱情地與我們暢談『走黃河、訪民俗』的精彩經驗,其間種種的艱辛與動人之處,使我們激動不已。

『現在大家都知道說民間美術好,說民間美術重要,可是,好在哪里,重要又在哪里?』楊先讓以興奮、急切的語氣說:『直到我下定決心,率隊走訪黃河流域各地,才像捅破窗戶紙,看清楚民間美術的來龍去脈,也摸著了民間美術的根……』

為組織『民間美術系』的教學工作、收集教材并建立民間美術的理論,楊先讓于一九八六年年底接受美國喬治·索羅斯基金會資助,開始了他組隊『黃河十四走』的壯舉。

前后持續四年的黃河民藝考察,楊先讓一行人的足跡遍及青海、甘肅、寧夏、陜西、山西、河南、河北、山東八?。▍^),從黃河上游一直搜尋到黃河入???。其間,他們更數度出入民俗活動特別豐富的中游地帶,如新絳、華縣等地,以便進行深入的考察和記錄工作。

十四走下來,累積的成績是豐碩無比的,其中包括了幾萬字筆記、數千張照片、上百種民藝收集,以及調查者終生難忘的親身體驗……

為達成《黃河十四走》出版,《漢聲》編輯曾多次赴北京,專程與楊先讓重看一遍采訪幻燈片,再商量一回寫作方法……如此,書中的游記,配合一百零三篇『特寫』,便在幾年中漸漸成形了。

在這里我們以無比的興奮,推出《黃河十四走——黃河民藝考察記》三巨冊。多年來,漢聲以搶救民俗、建立『中華傳統民間文化基因庫』為職志,而楊先讓《黃河十四走》搜集多種多樣民藝瑰寶,正足以構成一座豐碩的民間美術文化博物館……

現在,就讓我們隨民藝考察者的腳步,開始黃河第一走!

名家推薦

《黃河十四走》點明了研究民間藝術的一個方向,一個方法,是一個鐵打的、無限遠大的可能性。

這一走,就好像當年梁思成、林徽因為了傳統建筑的那一走,羅振玉甲骨文的那一走,葉恭綽龍門的那一走……理出文化行當一條新的脈絡,社會價值和文化價值無可估量。

——黃永玉

《黃河十四走》是90年代,也是此前半個世紀中國最為周正而用心的民間藝術圖文集,其內容和體裁,介于田野調查、文本分類、歷史綜述、美學闡發之間。每一頁圖文背后,都可見先讓老師的雄心。

——陳丹青

《黃河十四走》是迄今為止中國傳統民間藝術田野調查最輝煌的,也是今后難再出現的獨一無二的成果。

——呂勝中

編輯推薦

4年,他14次帶領隊伍走進黃河流域,足跡遍布8省區,匯集近千張圖片,整理出20多萬字的文本,一心搜集失落的民藝,只為追尋中華文明的根。

《黃河十四走》,一部讓黃永玉嘆為觀止的書!

黃永玉、陳丹青、呂勝中、林海音撰文推薦!

臺灣漢聲首次在大陸正版授權,簡體版《黃河十四走》經典重現!

精彩預覽

由于發現了民間藝術廣闊而多彩多姿的天地,也由于當時辦民間美術系的教學壓力,我決心親往黃河沿岸考察,從一九八六至一九八九前后歷時四年,其中的曲折甘苦,唯有同行的伙伴能體會。但總地來說,黃河之行收獲是大的,內心無比安慰。我對博大深厚的中國傳統民間藝術的探索,從望洋興嘆、不知所措,經過了這些感性的實地考察,又經過了理性的反復思考,漸漸對它的發生、發展、類別、表現特點,以及與中華民族的“本源藝術”、非民間藝術的關系等,終于有了一個比較清晰的看法。

黃土文化與本源藝術的創造——

盡管考古界最近的發現和研究認為,中華文化的發展是多元的,其源頭并不只是黃河流域,東北的松遼流域,乃至長江流域、珠江流域,都有歷史悠久的文化系統。但黃河沿岸一直是中華文化的中心地帶,從夏、商、周起至今,都是文化薈萃之地,所以這一片黃土地便與中華文化的創造發生有極密切的關系。

中國很早就有女媧取黃土和水捏人形造人的傳說,這正是以藝術想象的方式說明了中國人及其藝術的起源是與泥土相關的。在遼闊的黃土地上,我們的祖先很早就以農耕為生,因而所創造的一切,都離不開黃土。用黃土捏造、用火燒制,陶瓷藝術出現了;在黃土上栽桑植樹,養蠶吐絲,紡紗織布,派生了染、印、繡、挑、縫的藝術;在黃土上種五谷棉麻,以麻纖維為材料的造紙術發明了,紙扎、剪紙的藝術也誕生了;鏤刻的藝術與紙結合,創出了印刷術,而版畫藝術也發展起來了;黃土上廣植林木,開創以土木結構為特色的建筑藝術;佛教的傳入,豐富了泥塑藝術和土墻上的壁畫藝術……

所有上述的藝術品種,都與黃土有著直接或間接的關系,因此,中華文化可以稱為“黃土文化”。它們共同的特點是不易保存。這些黃土藝術,來自黃土,又重歸黃土:精巧的面饃發揮了民俗的功能,被人們吃掉化為糞便后,又澆到土里灌溉莊稼;美麗的剪紙窗花,經過風吹雨打,仍然重投大地的懷抱;土捏的玩具、辟邪物,耍過了,用完了,扔到地里和黃土混在一起,又可以長谷子了;一件繡花的布制品,年深日久,也要化灰入土。中國很多藝術品,尤其是民間藝術品,由于材料的質地及實用的功能,相對來說都較易湮沒,因而可說是一種“即逝藝術”。

但中國傳統藝術的式樣,是具有豐富歷史內涵的意象符號,它的基本造型規律、美學與哲學的依據都一代一代的傳承下來。因為任何民族都會通過其獨有的儲存方式,將本民族的文化式樣收入民族文化的倉庫中。中國藝術千變萬化的式樣,就是結合生活、民俗和習尚的實用需要,代代相傳,不斷再創造而儲存起來的。為了便于傳承,中國藝術的造型規律、表現方法,都漸漸形成程式。程式化是中國藝術的普遍傾向,也是整個民族藝術的共同特點。這有利于民族文化傳統的積淀,使民族文化可在傳統的基礎上再創造,保留其風格,又不斷加以發展,卻萬變不離其宗。

中華文化的儲存與積淀是從本源文化開始的,中國藝術也一樣。從考古學的研究,我們發現:代代相傳、流傳

至今的民間美術,與先民所創造的本源藝術,其哲學、美學的依據,其造型規律、形象所包含的意念,都極其相似。

民間藝術的共同主題是歌頌生命,歌頌生殖繁衍。這些觀念,是由陰陽相交而生萬物的古代哲學來的,那正好與本源藝術同出一轍。譬如半坡出土的人面雙魚紋彩陶及陶盆邊上的等距紋飾,是否就是以魚形圖案表現一陰一陽

相合的太極圖的雛形呢,是否與相傳是伏羲所制的八卦符號有聯系呢?又如甘肅秦安寺嘴出土的人頭形器口葫蘆瓶,甘谷縣西坪出土的人首龍身紋葫蘆瓶,武山出土的人首龍身紋葫蘆瓶,及馬廠型女裸葫蘆瓶等,即是“綿綿瓜瓞,民之初生”這一古代與葫蘆有關的人類繁衍傳說的體現,而葫蘆又與傳說中中華民族的始祖伏羲、女媧有關。伏羲、女媧在民間藝術中是以葫蘆中的一對人首蛇身、陰陽合體的形象出現,這與本源藝術的葫蘆瓶造型驚人地暗合。由此可見,民間藝術的哲學思想明顯地傳承自本源藝術。

民間藝術創作的一個普遍規律是意念造型,本源藝術就目前出土的文物看來亦是如此。令人詫異的是,本源藝術由意念造型手法所創造出來的一系列意象,竟也大量出現于民間藝術之中,其內涵也沒有太大的不同。如馬家窯文化十五人彩陶盆的三組五人拉手造像,組織得極有規律,不可能是單純的審美需要,應該與巫術或祭祀有關。而民間剪紙中的五道娃娃及抓雞娃娃也是五人一組的結構,所體現的巫術觀念與馬家窯陶盆不謀而合。還有本源藝術中的魚、蛙、蛇、鳥、日、月、山、石祖、陶祖和眾多的圖案紋樣,或體現陰陽哲學,或作為保護神,或象征生殖崇拜,以后都是在民間藝術中廣泛且經常出現的意念符號。

上面舉出民間藝術與本源藝術的種種相似與暗合的例子,無非想說明:那并不是偶然現象。民間藝術從各方面來說,都可能是由本源藝術衍生的,彼此有著極密切的血緣關系。意念化的造型規律,程式化的傾向,加強了這種傳承的穩定性,因而更能見出其共同點。從多次沿黃河考察民間藝術的印象,結合考古學發表的資料,我強烈地感覺到:中國的民間藝術,是直接從中國的本源藝術發展出來的。

線上商城
會員家.png 書天堂.png 天貓旗艦店.png
會員家 書天堂 天貓旗艦店
關注我們
微信公眾號.png   微博二維碼.png
微信公眾號官方微博

微信號:bbtplus2018(工作時間)
電話:0773-2282512(工作時間)

我要投稿

批發采購

加入我們

版權所有: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集團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PRESS(GROUP) |  紀委舉/報投訴郵箱 :cbsjw@bbtpress.com    紀委舉報電話:0773-2288699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 | 網出證 (桂) 字第008號 | 備案號:桂ICP備12003475號-1 | 新出網證(桂)字002號 | 公安機關備案號:45030202000033號

女人高潮免费视频,中文字幕高潮激烈,国产亚洲日韩精品超碰,国产成人精品高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