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板塊圖書分類品牌系列獲獎圖書圖書專題新書上架編輯推薦作者團隊
中世紀筆記 洛齊 著
用东方笔触,再现欧洲中世纪图像魅力
ISBN: 9787559842862

出版時間:2021-11-01

定  價:78.00

責  編:叶子
所屬板塊: 艺术出版

圖書分類: 绘画

讀者對象: 大众 艺术爱好者

上架建議: 艺术史 画册
裝幀: 精装

開本: 32

字數: 30 (千字)

頁數: 168
紙質書購買: 京東 天貓 當當 有贊
圖書簡介

旅居里斯本的國際知名畫家洛齊,以圖像轉述的方式,構建著自己的閱讀史筆記?!吨惺兰o筆記》是洛齊藝術史筆記系列中最獨特的一部。書中九十件作品似一氣呵成,以柔性的毛筆筆觸,藝術再造中世紀木刻般的畫面效果。中世紀抄本風格的圖像在此匯集,建筑、街道,天使、騎士、女巫,動物、花草,無不透露著人性的光輝和質樸自然的想象力。

洛齊擅長將西方藝術風格與中國書畫傳統精髓加以融合,他的“書法主義”就是這種藝術創新的成功實踐。在這部《中世紀筆記》中,匠心獨運的構圖和耐人尋味的精妙細節,傳達著中西文字和圖像的偶遇、共存與對話,也演繹著可說與不可說之間的古往今來。

附贈兩冊筆記本也非偶然,作為《中世紀筆記》的“陪襯”,里斯本主題和埃塞俄比亞主題的插畫里隱藏著異域與他者,和中世紀的花朵鳥獸一起,為讀者帶去遠方、驚奇或歡喜。

作者簡介

洛齊,任教于中國美術學院三十年,工作、生活于杭州、米蘭、里斯本。國際知名畫家。曾獲比托拉世界當代藝術發展特別獎、佛羅倫薩國際雙年展美迪奇獎、泰國王子大學國際藝術貢獻獎,兩屆“中國最美的書”設計獎。作品于巴黎盧浮宮、威尼斯雙年展、意大利比安卡迪雙年展、公爵宮博物館、米蘭布雷拉國家圖書館、博洛尼亞大學、米蘭大學及一些歐美城市展出。繪畫并設計的《水墨戲劇》一書榮獲“中國好書”“中國最美的書”獎,著有《絲路藝術筆記》系列、《是我:一個書法主義者的無言之詩》,編著 14 卷《書法主義文獻》,另外還主持出版有《洛齊在米蘭》(薄邱尼美院編)、《洛齊寫樂?博洛尼亞》《一個書法主義者洛齊》《洛齊與書法主義》等。

序言/前言/后記

"洛齊的視覺筆記

眼前這部《中世紀筆記》,是洛齊旅居里斯本的新作。畫面上,他對刻本書籍原圖的挪用以及改造之后顯露的趣味,讓我自然聯想起他在“書法主義”時期的連貫性思路。在我看來,營造文字“書寫”活動的神秘感,是始終存在于洛齊各類作品中的共同氣質。以此為契機,洛齊用了一種“圖像”與“字象”并置的方法,建立起他在學問、藝術、生活與游歷之間的關系。我想,洛齊眼中的“中世紀”實際上是個復合概念,或許也只是一種印象,是他此刻身處歐洲西南部,向東北遙望時,捕捉到的遼闊的空間與綿延的時間里,那種種神秘和想象。但“中世紀”聯系到當下的文化,它的確又是不遠也不近,真實而可感。在圣人行走于天空的時代,幾乎每一片區域都存在著本土與外來的沖撞,而其整體性的知識與信仰,造就了綿長悠遠且執念于今的精神意志。尤其是藝術品,不論是宗教的還是世俗的,似乎一直經受著諸多嚴格甚至苛刻的限制。但同時,也正因為不同信仰的雜糅,藝術品也在富于想象力的逃離和建造中,形成文明趣味的多樣化,并通過遺產蘊含著質樸而感人的力量。中世紀對于洛齊的意義,恐怕就在于那些由宗教般的迷狂和執著所激發出來的想象力吧。

以這個角度而言,我們如今所樂于接納的藝術,其實也大多是想象力的結果!哪怕之前那些“圖說”性質的宗教畫面,也經過了某時某地的某些藝術家的構想,并由他們在同類化的圖像信息中修改。由此,我們才能夠看到藝術史中那些浩如煙海的“不一樣”。

不同處境中的心境變化,也是刺激藝術家不斷探求新表達的機緣。旅歐之際,洛齊得以靜下心來親歷與探詢那些異質的文化場景,并仔細地想象畫筆下的那些應該與可能。而“中世紀”文化的神秘因素,不過是暗合了洛齊心中某些祈愿的部分,成為他作品中的材料。

以中國藝術家的知識體系,西方宗教故事及其世俗內涵,并非都能被準確地理解。因此,在創作中饒有興趣地挪用其圖像之時,語義上的模糊,反而會促成游離于外的自由態度。洛齊坦承自己是在有意地“誤讀”,因為理解的差異,恰恰解放出某些自由追想的手段。在這部《中世紀筆記》中,他用柔性的毛筆筆觸,對應書籍插圖的木刻痕跡,并用漢字書寫旁注,或摘佛經,或記時日,或只是編排臆造的字符,既與畫面無關,也不可識讀。于是,洛齊這些所謂的筆記,其形式本身,也成為一種對世相的閱讀,承載著與他游歷生活與藝術創作相一致的人文雜感。

這是一種被自我感覺所主導,并用藝術的碎片化語言來書寫內心的方式,它可以完成知覺的意義,然其意涵,卻遠離了敘事,頗有幾分“不可言說”的意思。"

媒體評論

"營造文字“書寫”活動的神秘感,是始終存在于洛齊各類作品中的共同氣質。以此為契機,洛齊用了一種“圖像”與“字象”并置的方法,建立起他在學問、藝術、生活與游歷之間的關系。

——沈偉,

湖北美術學院藝術人文學院院長、

首屆國家最高美術獎“中國美術獎·理論評論獎”獲得者

洛齊將中國象形文字和中世紀西方手稿意象編織在一起,這是一部虛構的抄寫員的“遺失”杰作(一部從未真正書寫過的作品),將東西方結合在一起,形成了90件手稿“中世紀筆記”,指中世紀的城市、建筑、細節、碎片和時代,包括古希臘、羅馬,其故事一直延續到中世紀的“黑暗時代”(5世紀至15世紀末)。洛齊的創作從古老的東西中呈現出新的東西,就像一個魔術師從帽子里拽兔子一樣。

——馬丁·布拉德利(Martin Bradley,英國作家)

在這本書里,“中世紀”對我們來說既陌生又親切,陌生的是那些關于宅邸、騎士與巫女的故事,熟悉的是作者用一種中國的形式展示出的游園視角。這種散點式的觀看和表現手法是我們熟悉的味道;不同文字的書法也像中國畫的落款一樣,成為畫面構成的不可或缺的部分;類似黑白木刻刀痕般的明快犀利筆觸,讓我們想起中西方共同的偉大的傳統——版畫,這種伴隨奇妙疏離感的閱讀,讓我們體驗了一個藝術家的“中世紀”——洛齊的“中世紀”。

——方利民

版畫家、中國美術學院繪畫學院副院長

《中世紀筆記》是著名畫家洛齊系列筆記中的一部分,是一部個人化“閱讀史”文獻。讀史明志,讀畫明世,洛齊先生做繪畫“閱讀筆記”已經20年,從敦煌、龜茲出發,途經泰國、印度、埃及、埃塞俄比亞,到達希臘、羅馬,再到他的旅居地里斯本。洛齊先生長期生活工作在中國與歐洲之間,游歷和旅居決定了他開闊的視野,他從不同于他人的獨特藝術視角,以系統化、優美、浪漫、穿越的形式呈現出來,并賦予了新的語境。他的每一本書,每一部“筆記”都值得我們閱讀,值得推薦。

——吳玉亮

國畫家、天津美術學院教授

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在每天的清晨,會習慣于去搜索洛齊老師的微信朋友圈,看見《中世紀筆記》畫頁在持續更新,一幀幀生動又克制地呈現著歐洲歷史中的生活片段,寧靜疏朗,又奇異又夢幻,令人生出想跨進去逛逛甚至探究的念頭,仿佛回到了遙遠世界。畫頁中沒有中世紀的恐懼,只有溫暖。記得我的心理學老師告訴我,一切宗教、藝術、哲學,最終都是為了讓人類去感受愛、感受幸福、感受平靜,我覺得洛齊老師的《中世紀筆記》做到了。

——趙丹"

名家推薦

營造文字“書寫”活動的神秘感,是始終存在于洛齊各類作品中的共同氣質。以此為契機,洛齊用了一種“圖像”與“字象”并置的方法,建立起他在學問、藝術、生活與游歷之間的關系。

——沈偉,

湖北美術學院藝術人文學院院長、

首屆國家最高美術獎“中國美術獎?理論評論獎”獲得者

洛齊將中國象形文字和中世紀西方手稿意象編織在一起,這是一部虛構的抄寫員的“遺失”杰作(一部從未真正書寫過的作品),將東西方結合在一起,形成了90件手稿“中世紀筆記”,指中世紀的城市、建筑、細節、碎片和時代,包括古希臘、羅馬,其故事一直延續到中世紀的“黑暗時代”(5世紀至15世紀末)。洛齊的創作從古老的東西中呈現出新的東西,就像一個魔術師從帽子里拽兔子一樣。

——馬丁?布拉德利(Martin Bradley,英國作家)

在這本書里,“中世紀”對我們來說既陌生又親切,陌生的是那些關于宅邸、騎士與巫女的故事,熟悉的是作者用一種中國的形式展示出的游園視角。這種散點式的觀看和表現手法是我們熟悉的味道;不同文字的書法也像中國畫的落款一樣,成為畫面構成的不可或缺的部分;類似黑白木刻刀痕般的明快犀利筆觸,讓我們想起中西方共同的偉大的傳統——版畫,這種伴隨奇妙疏離感的閱讀,讓我們體驗了一個藝術家的“中世紀”——洛齊的“中世紀”。

——方利民

版畫家、中國美術學院繪畫學院副院長

《中世紀筆記》是著名畫家洛齊系列筆記中的一部分,是一部個人化“閱讀史”文獻。讀史明志,讀畫明世,洛齊先生做繪畫“閱讀筆記”已經20年,從敦煌、龜茲出發,途經泰國、印度、埃及、埃塞俄比亞,到達希臘、羅馬,再到他的旅居地里斯本。洛齊先生長期生活工作在中國與歐洲之間,游歷和旅居決定了他開闊的視野,他從不同于他人的獨特藝術視角,以系統化、優美、浪漫、穿越的形式呈現出來,并賦予了新的語境。他的每一本書,每一部“筆記”都值得我們閱讀,值得推薦。

——吳玉亮

國畫家、天津美術學院教授

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在每天的清晨,會習慣于去搜索洛齊老師的微信朋友圈,看見《中世紀筆記》畫頁在持續更新,一幀幀生動又克制地呈現著歐洲歷史中的生活片段,寧靜疏朗,又奇異又夢幻,令人生出想跨進去逛逛甚至探究的念頭,仿佛回到了遙遠世界。畫頁中沒有中世紀的恐懼,只有溫暖。記得我的心理學老師告訴我,一切宗教、藝術、哲學,最終都是為了讓人類去感受愛、感受幸福、感受平靜,我覺得洛齊老師的《中世紀筆記》做到了。

——趙丹

編輯推薦

這是一部看似“無用”的書,徹底踐行了藝術的無目的性。它不能教授你具體的中世紀知識,也沒有講述所謂的中世紀歷史,它只在乎你打開畫面時是否喜歡那些精細又剛健的筆觸,那些小幽默和小歡喜。

九十件作品連貫著一種涌動的靈感,像一部黑白影片,沒有對白卻充溢著無言之詞,沒有敘事卻披露著中古的悲喜,徜徉其中,撲面而來的是好的藝術品的勃勃生機。

封面是鐵銹紅的布面,燙金的字母下是一小幅貼畫,來自書中的一幅作品。不厚不薄,不輕不重,拿在手里正好,送朋友也相宜。

附贈的兩冊筆記本,是編輯們都喜歡用的簿冊筆記,64頁騎馬釘,因為輕巧又有顏值,可以做周記本、日記本,或者帶著出差、旅行,或者領導開會講話時拿出來裝裝樣子。它們顯然是“有用”的。

精彩預覽

洛齊的視覺筆記

眼前這部《中世紀筆記》,是洛齊旅居里斯本的新作。畫面上,他對刻本書籍原圖的挪用以及改造之后顯露的趣味,讓我自然聯想起他在“書法主義”時期的連貫性思路。在我看來,營造文字“書寫”活動的神秘感,是始終存在于洛齊各類作品中的共同氣質。以此為契機,洛齊用了一種“圖像”與“字象”并置的方法,建立起他在學問、藝術、生活與游歷之間的關系。我想,洛齊眼中的“中世紀”實際上是個復合概念,或許也只是一種印象,是他此刻身處歐洲西南部,向東北遙望時,捕捉到的遼闊的空間與綿延的時間里,那種種神秘和想象。但“中世紀”聯系到當下的文化,它的確又是不遠也不近,真實而可感。在圣人行走于天空的時代,幾乎每一片區域都存在著本土與外來的沖撞,而其整體性的知識與信仰,造就了綿長悠遠且執念于今的精神意志。尤其是藝術品,不論是宗教的還是世俗的,似乎一直經受著諸多嚴格甚至苛刻的限制。但同時,也正因為不同信仰的雜糅,藝術品也在富于想象力的逃離和建造中,形成文明趣味的多樣化,并通過遺產蘊含著質樸而感人的力量。中世紀對于洛齊的意義,恐怕就在于那些由宗教般的迷狂和執著所激發出來的想象力吧。

以這個角度而言,我們如今所樂于接納的藝術,其實也大多是想象力的結果!哪怕之前那些“圖說”性質的宗教畫面,也經過了某時某地的某些藝術家的構想,并由他們在同類化的圖像信息中修改。由此,我們才能夠看到藝術史中那些浩如煙海的“不一樣”。

不同處境中的心境變化,也是刺激藝術家不斷探求新表達的機緣。旅歐之際,洛齊得以靜下心來親歷與探詢那些異質的文化場景,并仔細地想象畫筆下的那些應該與可能。而“中世紀”文化的神秘因素,不過是暗合了洛齊心中某些祈愿的部分,成為他作品中的材料。

以中國藝術家的知識體系,西方宗教故事及其世俗內涵,并非都能被準確地理解。因此,在創作中饒有興趣地挪用其圖像之時,語義上的模糊,反而會促成游離于外的自由態度。洛齊坦承自己是在有意地“誤讀”,因為理解的差異,恰恰解放出某些自由追想的手段。在這部《中世紀筆記》中,他用柔性的毛筆筆觸,對應書籍插圖的木刻痕跡,并用漢字書寫旁注,或摘佛經,或記時日,或只是編排臆造的字符,既與畫面無關,也不可識讀。于是,洛齊這些所謂的筆記,其形式本身,也成為一種對世相的閱讀,承載著與他游歷生活與藝術創作相一致的人文雜感。

這是一種被自我感覺所主導,并用藝術的碎片化語言來書寫內心的方式,它可以完成知覺的意義,然其意涵,卻遠離了敘事,頗有幾分“不可言說”的意思。

線上商城
會員家.png 書天堂.png 天貓旗艦店.png
會員家 書天堂 天貓旗艦店
關注我們
微信公眾號.png   微博二維碼.png
微信公眾號官方微博

微信號:bbtplus2018(工作時間)
電話:0773-2282512(工作時間)

我要投稿

批發采購

加入我們

版權所有: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集團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PRESS(GROUP) |  紀委舉/報投訴郵箱 :cbsjw@bbtpress.com    紀委舉報電話:0773-2288699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 | 網出證 (桂) 字第008號 | 備案號:桂ICP備12003475號-1 | 新出網證(桂)字002號 | 公安機關備案號:45030202000033號

女人高潮免费视频,中文字幕高潮激烈,国产亚洲日韩精品超碰,国产成人精品高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