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板塊圖書分類品牌系列獲獎圖書圖書專題新書上架編輯推薦作者團隊
新民說 尋找法律史上的失蹤者 陳新宇 著
一部书写近代中国法律人物群像的法史佳作。
ISBN: 9787549562626

出版時間:2015-01-01

定  價:26.00

責  編:徐婷
所屬板塊: 社科学术出版

圖書分類: 法律

讀者對象: 法学研究者、法律史学者

上架建議: 法律、历史、思想
裝幀: 精装

開本: 32

字數: 110 (千字)

頁數: 184
紙質書購買: 當當
圖書簡介

晚清民國是中國法律史上的大變革時代,隨著傳統中華法系的解體,近代法律體系的建構成為時代迫切之主題?!坝衅浞ㄕ哂荣F又其人”,法律人是溝通法律規范與社會事實的重要媒介,本書著眼于近代法律人群體,關注了晚清民國時期章宗祥、董康、汪榮寶、瞿同祖、徐道隣、潘漢典等10位被人們遺忘了的法律人,書寫他們各自踐行的法律故事,還以歷史公道,讓歷史長河中的每一朵浪花都綻放光彩。相對于制度變遷的冰冷無情,他們的故事卻有血有肉,見證了法治中國的百年歷程。

作者簡介

陳新宇,清華大學法學院副教授。主要著作:《尋找法律史上的失蹤者》《近代中國刑法語詞的塑造——以外國刑法典的翻譯為研究對象》《清代的法律方法論——以〈刑案匯覽三編〉為中心的論證》等。

圖書目錄

誰在阻撓《大清新刑律》的議決?——章宗祥回憶辨偽及展開

向左轉,向右轉?——董康與近代中國的法律改革

附:董康年表(1867—1948)

從禮法論爭到孔教入憲——法理健將汪榮寶的民初轉折

人生何處不相逢——瞿同祖與何炳棣的命運對照

附:法者還是墨者開啟帝國——聆聽何炳棣先生清華講座有感

法治的恪守者——燕樹棠先生的生平與思想

哲人已逝,典范永存——緬懷徐道隣先生兼評《中國法制史論集》

附:君子的復仇

從邵循恪到端木正——清華法政研究生教育的薪火傳承

一生求索惟公正,人品文品入清流——記比較法學家潘漢典先生

致謝

序言/前言/后記

多年前曾讀朱學勤先生的《思想史上失蹤者》(《書齋里的革命》,長春出版社1999年版),心有戚戚焉。不揣淺陋,東施效顰,故有本書之名。

“接飛花墜葉,作因緣觀”,本書主要機緣兩種。2002年蒙劉廣安先生推薦,有幸受教于李貴連先生。李教授是晚清修律大臣沈家本的隔世知己,經他研究推動,為“文革”后的中國法學界復原了沈家本——這一中國近代法律史上的樞紐人物,展示了晚清法律改革波瀾壯闊的歷史面相。燕園三年,見賢思齊,我萌發了研究沈氏周圍法政人物之興趣。2003年,《南方周末》刊登了萬靜波等人的《被遺忘30年的法律精英》,圍繞著《英美法詞典》的編纂,講述了一批東吳法學院老人可歌可泣的故事,引起廣泛關注。在此前后,我曾數次拜訪了該詞典的總審訂潘漢典先生,潘老淡泊寧靜的君子風范、精益求精的學術態度讓人欽慕,使我對民國法律人有了更直接經驗的感受,撥動我深入理解時代中人之心弦。

“半世浮萍隨逝水,一宵冷雨葬名花”,晚清民國是中國法律史上的大變革時代,伴隨傳統中華法系的解體和近代法律體系的建構,時代中的法律人通過知與行演繹著各自法律的故事。相對于制度變遷的冰冷無情,這些法律故事有血有肉,見證了法治中國的百年歷程。有如許章潤先生提出的“續根”命題,今天對他們的研究,既是重建史實,還以歷史公道,亦能從中窺得思想與學術的傳承,領會文化與文明的碰撞,體察國家與社會的轉型,感悟人生與人心的變遷。錢穆先生曾言,“所謂對其本國以往歷史有一種溫情與敬意者,至少不會對其本國以往歷史抱一種偏激的虛無主義,亦至少不會感到現在我們是站在以往歷史最高之頂點,而將我們當身種種罪惡與弱點,一切諉卸于古人?!保ā秶反缶V》)誠哉斯言!這不僅僅是我們對待國史的態度,也應該是我們對待近代法律人的態度。

“回首向來蕭瑟處”,10余年間,關注了10位人物,完成本書的8篇論文和2篇隨筆,只涉及近代法律人群體一個小小的側影,離該課題整體性、觀念化的研究鵠的仍有差距。盡管集腋未必成裘,惟聊可慰懷的是,我堅持研究初衷,基本完成每一至兩年研究一人的計劃目標,展示了近代法律人多姿多彩、不為人知的一面。所謂愚者千慮,必有一得,以我注六經立場,從一手資料入手,自己發現問題,展開論證,亦能有一己心得與管見,從這點看,乃有充分信心自詡為一個法史學小小的補鍋匠。同時也期待拙著有拋磚引玉之效,可以吸引更多的學術同好,加入到這一課題的研究中來。

是為序。

陳新宇

2014年4月14日于明理樓

編輯推薦

采取“以我有補人無”的方法,發掘晚清法律史上少為人知的法律人物及背后的故事;既力求言人所未言,又不失敘史的客觀公允。不但從小小的側面鮮活地展現了晚清法律改革波瀾壯闊的歷史面目,亦能使讀者從中窺得法律思想與學術的傳承,體察國家與社會的轉型,感悟人生與人心的變遷。對于走近晚清法律人物、了解晚清民國社會乃至近代法律史研究,皆有幫助。

精彩預覽

◎ 選讀

君子的復仇

民國三十四年(1945)八月十五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八年抗戰結束。在中華民族舉國歡騰的身影中,有一儒雅清瘦、步履微跛的中年男子,其臉上既有國恥得雪之喜悅,更有終得抉擇后如釋重負的超脫?!斑@一天,終于要來了”,他喃喃自語。

這位中年男子,名叫徐道隣,是以憲法和法制史研究傳世的著名法學家,時任行政院政務處處長。這一天,是他苦等二十年的復仇之日。

十一月三日,陰霾細雨,常見的山城天氣,徐道隣出家門但并非往行政院履職。在此之前他已經遞上辭呈,此行的目的地是重慶北碚法院和國民黨中央軍事委員會。他遞上的,是一紙訴狀,控告的對象分別是張之江和馮玉祥,當時的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委員和軍事委員會副委員長??馗娴淖锩簹⑷俗?。

二十年前,徐道隣的父親徐樹錚遇害于廊坊,兇手是自稱“為父報仇”的陸承武。但徐道隣知道,陸承武只不過是個傀儡,“稀里糊涂地唱了一出孝子的戲”而已。幕后的黑手,實是當時手握京畿兵權的馮玉祥。殺人案的執行者,則是馮的下屬張之江。

這是民國時代的一件名案。其背后,是一位法學家的復仇故事。

故事須從徐道隣之父徐樹錚談起。徐樹錚(1880—1925),字又錚,北洋名將,人稱“小徐”,以便與曾任民國總統的“大徐”徐世昌區分開來。徐樹錚是清末秀才,棄文從武,為段祺瑞所賞識,被著力栽培,成為段最為信賴的股肱之臣。段視其如己出,為了推薦他,甚至不惜當面與袁世凱翻臉。

民國八年(1919年),官任西北籌邊使的徐樹錚兵不血刃,使受沙俄控制而“自治”的外蒙回歸祖國懷抱。這是他人生的高峰,功勞之高,連孫中山先生也認為堪比漢代“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班超和“犯強漢者,雖遠必誅”的陳湯等衛戍邊疆之名將。

徐氏書法遒勁,詩詞雅致,精通經史,與當時名士林琴南、張謇、柯紹忞、馬通伯談學論道,相交甚篤;并擅昆曲。1925年訪英,在皇家學院以“中國古今音樂沿革”為題進行演講,連《泰晤士報》亦大表欽佩??梢娒駠鴷r的武人,既有如“狗肉將軍”張宗昌那樣粗鄙不堪者,也有如徐樹錚一般文武雙全之人。

有才者不免恃才,恃才者則易傲物,傲物者往往跋扈,乃古今才士的通病。徐樹錚之張揚,甚至連總統都不放在眼里。據說某次人事任命,黎元洪偶然問到被任命者的出身歷史,時任國務院秘書長的徐樹錚竟然很不耐煩地說:“總統不必多問,請快點蓋章,我的事情很忙?!边@一性格缺陷,為其人生的悲劇結局埋下伏筆。

民國七年(1918年),徐樹錚在天津先斬后奏,以《懲治盜匪法》為由,槍斃了同為北洋袍澤的陸建章。陸建章是天津小站練兵出身,曾任軍政執法處處長,殺人如麻,有“屠夫”之稱。據說他曾請人吃飯,送客時從背后將人開槍打死,故其請客紅帖有“閻王票子”之謂。

陸建章為人固非善類,被傳有通匪之嫌,但徐樹錚忌之殺之,難免牽涉背后派系之間的利益沖突,且不經審判,即就地正法。而陸建章的兒子陸承武,原是徐樹錚在日本士官學校的同學,夫人亦是同學,兩家關系本不疏遠。所以徐樹錚此舉,于法于理,均未允當。徐道隣回憶,出事后他的母親非常難過,徐樹錚也從不談及此事,從此亦再未殺人。

陸建章之死,震動官場,不免人人自危,引起恐慌。仇恨的種子,更在一個人的心中深深地埋下,他就是陸建章的外甥,頗受其恩厚的馮玉祥。

民國十四年(1925年),徐樹錚考察歐美、日本回國。其時北方局勢不穩,但顧于考察成果豐碩,他正躊躇滿志,執意回京復命。至京述職完畢,他又不聽勸阻,執意南返。據說當日段祺瑞案前曾出現“又錚不可行,行必死”的字條,段急派人送徐,徐并不介意,并拒絕軍隊護送。一而二,二而三,生機一失再失,命乎?

十二月三十日凌晨,徐樹錚的專車行至廊坊,被馮玉祥指使部下張之江挾持而去。風雪之夜,隨著一聲槍響,一代梟雄,竟曝尸荒野,終年四十有六。徐是政府專員,身為同僚的馮玉祥自然不會承認自己殺人,而是電報政府,云:“徐上將有功國家,不幸在路上為匪人劫害,其死甚慘,請政府優予裹恤?!逼溟g,更有陸承武呼嘯而至,自稱為父復仇之一幕。馮之殺徐,據徐道隣事后分析,原因有三:一是徐訪歐籌得款項,有望東山再起,馮對此頗為忌憚,先下手為強;二是徐反共立場鮮明,馮當時已經與共產黨合作;三是馮欲報陸建章的知遇提攜之恩。

古經“父之仇弗與共戴天”,春秋公羊亦有“父不受誅,子復仇可也”,復仇的重任,便落到了徐道隣的身上,這是他需要去做也必須去做的。親屬復仇,是貫通不同類型文明,貫穿人類社會不同階段的倫理法則,國家出現后,固然會通過法律來限制私力救濟,但是情法的辯難,不會因為制度日趨精致而消減,卻是長時間地存在著。一方面固然是制度并非萬能,另一方面也可能是人之本能就不是能夠被制度化的。此時的徐道隣,弱冠之年,正在德國留學,回國奔喪,再默默返德繼續學業,其內心果真平靜如斯乎?非也!他暗中查明真兇后,復仇便成了他以后人生的主題。在其提出訴狀之前的二十年間,未曾開口說過一次“馮”字,這樣的仇恨,何等的徹骨!其內心深處,何等的翻江倒海!

徐道隣曾在《二十年后的申冤》一文中總結自己的心路歷程:

凡是讀中國書,聽中國戲,看中國小說的人,對于他,沒有一件比替父親伸冤報仇更重要的。但是我那時知道,對于我,這卻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馮是一個手握重兵的大軍閥。我是一個赤手空拳的孩子,怎么能談報仇?想要報仇,必須努力向上,在社會上有了一點地位,然后才能作此想。因此我下定了決心:先拿報仇的精神去讀書。等書讀好了,再拿讀書的精神去作事;等作事有點成就,再拿作事的精神去報仇!

所以,盡管他以《憲法的變遷》順利地拿到柏林大學法學博士學位,盡管當時他的公法學造詣甚至超過了同時期的德國學人(其中不乏后來執德國公法學牛耳之才?。?,但從此,他再也沒有踏上公法的學術之徑。等他數十年后再執教鞭的時候,已經轉向中國法制史的研究。

尚在襁褓之時墜地傷足,因乳媼匿而不告,數年后遂成痼疾,終生不良于行,故無法如父親一樣投筆從戎,這是徐道隣的憾事。那么要“作事”,就只能是從政了。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徐道隣回國。因徐樹錚與蔣介石的交誼,他被蔣招至麾下,歷任國防設計委員會、行政院參議、中國駐在意大利代辦、考試院銓敘部司長、行政院政務處處長。十幾年間,職務幾換,也曾忝列智庫,也曾叱咤外交,也曾司局干部,似乎很活躍、很風光,但書生參政,個中滋味,恐怕如人飲水,冷暖自知了。在三十年后發表的《論政治家與學人》一文中,他談到“世上竟有不少有前途的學者,放棄了他們有把握的學問不做,而到沒有把握的政治里去翻筋斗,真是使人難解”,這番感慨,嘆息的是自己,還是別人?

復仇的機會并非沒有,韓復榘曾找上門來,愿助“一臂之力”,但徐道隣何等聰慧之人,如陸承武般的假孝子,他是不愿意做的?!捌咂呤伦儭?,民族抗戰,前線部隊不乏馮玉祥的舊部,一個中央現職人員若狀告馮玉祥,會對軍隊產生什么消極影響?他們是否會誤解中央?他猶豫了。從政并沒有給徐道隣帶來期待的權力,反倒束縛了他的拳腳,國仇家恨,他需要斟酌衡量。

二十年,殺人罪的追訴年限轉瞬即到,好在天可憐見,倭寇已滅,他終于可以心無旁騖地提起訴訟了:父親,今天的復仇,是以法之名。

軍事委員會的批示下來,依據民國十四年適用的刑法,殺人罪的告訴時效是十五年,也就是說,法律以技術手段,委婉地拒絕了徐道隣的訴訟請求。徐氏馬上以抗戰八年時效中斷為理由提出抗訴,但無論是軍事委員會還是法院,再無下文。意料之外,也是意料之中!徐道隣談道:

我在遞狀子時,原就擔心不會有結果。但是我一定要向社會指出,誰是那個一直躲在他人背后指使殺人的主兇。他縱然有膽子行兇,但是在二十年后,有人指出他殺人罪行時,他卻沒有膽子承當,他這種狼狽喫蹩的情形,也使我略感安慰。只是含冤二十年,既未能手刃父仇,也未能使犯人正法,終不免抱恨終天,惟有禱告和希望歷史的制裁,永遠在人間發揮其正直的力量。

與古典時期一樣,民國時代的子女復仇,仍然具有很強的倫理正當性,在輿論上也頗能獲得支持。所以施劍翹殺孫傳芳,鄭繼成殺張宗昌,乃至所謂陸承武殺徐樹錚,拋開其背后或許隱藏的政治陰謀不說,殺人者或被特赦,或不被追究,皆可說明此點。與施、鄭的快意恩仇不同,徐道隣的復仇顯得比較獨特,或許這與徐受過法學教育,受其規訓不無關系吧。他的隱忍,他的坦蕩,他的氣節,是這個并未成功的復仇故事中讓人最為印象深刻之處。我又想,當他投出訴狀的一刻,不管成敗,他都已經獲得了心靈的解脫,“以直報怨”,這是君子之風。

法律的婉拒,或謂不幸,又何嘗不是幸運?

段祺瑞在愛將徐樹錚被害后的沉默和不作為,曾使徐道隣頗為不滿,但后來對情況的了解使他逐漸釋懷,相信段并非無情之人,相信段自有他的分寸,其中就包括了解到段祺瑞信奉“輪回”“因果”。佛家學說與古典思想的結合,使得中國的“報”具有宿命與來世的更深刻的意涵,這或許多少能緩和現世的情法沖突,撫慰孝子們內心的憤懣吧。

當陸建章送出“閻王票子”的時候,可曾想到徐樹錚背后的一槍。當徐樹錚下令就地正法的時候,可曾想到廊坊的風雪之夜。當馮玉祥發出截殺密令的時候,可曾想到黑海上的陰謀……我想,誰都不曾想到。但報應的因果,已經種下。

據說小徐死時,大徐的挽聯是“道路傳聞遭兵劫,每謂時艱惜將才”,吊詭的是,之前祭奠陸建章時,他亦曾送同樣的挽聯,是徐世昌的有意為之,還是無心之為,堪耐玩味。

因果循環,報應不爽,這或許就是撥弄蕓蕓眾生的命運之手。

線上商城
會員家.png 書天堂.png 天貓旗艦店.png
會員家 書天堂 天貓旗艦店
關注我們
微信公眾號.png   微博二維碼.png
微信公眾號官方微博

微信號:bbtplus2018(工作時間)
電話:0773-2282512(工作時間)

我要投稿

批發采購

加入我們

版權所有: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集團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PRESS(GROUP) |  紀委舉/報投訴郵箱 :cbsjw@bbtpress.com    紀委舉報電話:0773-2288699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 | 網出證 (桂) 字第008號 | 備案號:桂ICP備12003475號-1 | 新出網證(桂)字002號 | 公安機關備案號:45030202000033號

女人高潮免费视频,中文字幕高潮激烈,国产亚洲日韩精品超碰,国产成人精品高质量